2018江蘇衛視春晚總導演:這桌“壓軸年飯”質量是標桿

原標題:2018江蘇衛視春晚總導演:這桌“壓軸年飯”質量是標桿



與此前幾年的春晚相比,2018年的江蘇衛視春晚有理由讓觀眾格外期待――因為它嘗台中市抽化糞池試瞭幾大前所未有:操辦大型場館直播演出的跨年團隊,第一次投身棚內錄制的聯歡晚會,兩者的內容跳躍之大讓身經百戰的幕後大腦們也發過懵;打破常規春晚形式,把觀眾放在舞美呈現之中,成為舞臺的一部分;破題以往“重聚”思路,用“春節的聲音”回歸曾經的“古早味”……

在江蘇衛視狗年春晚的操盤手、晚會總導演王希看來,作為一種儀式文化,春晚在形式上其實很難有太多創新,因此更應從內容上下工夫――以高品質內容為底色,時代感精神為方向,年輕態氣質為趨勢,選擇大年初二壓軸揭面的這場定制合傢歡,首要保證是將質量做成標桿。

跨年、春晚最強幕後大腦聯手

把潮流范、年輕態融入中國式團圓合傢歡

從2012年起,每年辭舊迎新之時,江蘇衛視春晚都如約而至,今年是第七個年頭。站在“七年之癢”的關口,平臺釋出瞭重視十足的制作用心:跨年演唱會黃金班底馬不停蹄轉場,與烹飪“荔枝團圓飯”多年的春晚金牌團隊一起,聯手打造2018江蘇衛視春晚。

有2018荔枝跨年頂秀的品質示范在前,加上平臺兩股最強幕後大腦的攜手,觀眾有理由對今年這場春晚盛宴抱有更高的期待。雖然是連續作戰,但在執行總導演薑方明看來,最大的困難並非來源於身體的高度透支,而是遊走在兩種性質和風格截然不同的電視文藝之間,即便是百煉成鋼的默契團隊,在最初也有“不消化”的時候。“思路和想法轉不過來,節奏上轉起來其實蠻難的。”薑方明介紹稱,跨年的籌備期為6個月,沖刺階段是3個月,春晚的準備周期稍短,也有三四個月,兩個項目有時間上的重合,跨年結束就陡然轉換到春晚頻道,確實有過一陣子發懵。

“第一次操刀春晚比我想象的難度要大。”身為兩個項目的總導演,王希直言工作量比預想中要大得多,而基於兩者的內容差異,春晚顯然無法照搬跨年的成功模式。他表示,首先整體基調來說,春晚更民族化,情緒上需要註入更多喜慶的元素,節目選擇也要更考慮觀眾的普及度,“跨年聚焦年輕、時尚、潮流,春晚是溫暖團圓以及對年度的盤點。”既然集合瞭平臺兩大優質幕後力量,今年春晚必然要與往年有所區分,王希透露“混編團隊”的優勢就在這裡,取兩支團隊的拿手好戲相互台中清化糞池推薦融合,實現績效最大化,“這樣的安排既配置出瞭歷年最強的制作團隊,也把跨年的潮流感、年輕態融合到春晚裡面來”。

今天的春晚台中抽水肥推薦是一個超文本做好“時代感”是拉攏觀眾的情感通道

從央視率先發起到衛視下場爭雄,今天的春晚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而是一個超文本。許多觀眾在感嘆明星搭配驚艷或對某段表演驚嘆不已時,會馬上到互聯網上尋找共鳴。由一臺聯歡性質的晚會發展到深入全民認知的文化符號,春晚在內容上越來越需要與時代接軌。

譬如被幾代觀眾奉為經典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將社會熱點、時代焦點與百姓生活揉雜到一起,並毫無違和,於捧腹大笑中,觀眾看到瞭自己、看到瞭身邊人,也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冷暖。

“2018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既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又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一直以來,我們在創作春晚的過程中,都將反映時代精神作為重要內容。” 立足“時代感”的內涵方向,江蘇衛視狗年春晚將謳歌“時代強音”作為重要內容準繩,但在總導演王希看來,“做”隻是第一步,“做好”才能真正傳播時代精神這一主旋律。導演組的解決辦法,是既在常規內容裡做深,再另起特別策劃把主題吃透。

常說“得語言者得天下”,語言節目自然被視作點題入門。王希透露,題材上弘揚正能量,陣容上邀請到張凱麗、韓童生、魏積安、邵峰、苗阜、王聲這些熟悉的“春節面孔”,先讓觀眾感到親切,才有把作品裡的文化內涵成功輸出的可能。“大情懷,小切口,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圈定瞭語言類節目的定制基調。”雖然現階段不方便透露具體內容,但王希指出今年的語言類節目全部由導演組內部自己命題,“從品質和格調兩方面入手,我們首先確定題材,然後組織編劇創作,再來是演員和導演付諸具體演繹,既確保可看性,又要保證節目厚度。”

與此同時,抓住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聯系元旦新年被“18歲少男少女”刷屏的動態,特別策劃“那一年,我們十八歲”單元,“我們設計瞭四個時間點,從1978年到2008年,每間隔十年選擇一個代表性人物,看看他們的18歲是什麼樣子。”王希說。

春晚歸根到底是道傢常菜

有新意固然好,但首要保障是內容層面的高品質

在媒體和網民的評價中,缺乏創意一直是“春晚儀式”的一個批判焦點,中國電視一直存在的創意焦慮在“春晚”載體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這層焦慮有其自身發展的需要,還有衛視競爭帶來的壓力,以及來自新媒體時代的輿論關註。

王希認為有焦慮不是壞事,葆有創新力應該是電視對自我的起碼要求,但他也同時強調,創新不應是春晚唯一的聚焦,畢竟春晚的性質是一種儀式文化,既然是儀式,不可能在形式上有太多的創新,更關鍵的還是要在內容上下工夫。春晚歸根到底是一道面向全民的傢常菜,傢常菜有新意當然最好,但首要保障應是內容層面的高品質。

這一點上,江蘇衛視狗年春晚導演組用心斐然。今年在設計音樂、魔雜類節目時,更全面的從觀眾認同、民族文化、社會整合等幾大層面來進行綜合打磨。為瞭把春晚更多地推向年輕人,歌唱類節目中,突破性地將汪蘇瀧、Mike、Samuel三枚不同國籍的花美男打包,並選擇瞭《愛》《對你愛不完》《寵愛》三首不同時代的流行金曲,進行全新改編,“這種類型的混搭是沒有嘗試過的社區公寓大廈抽肥,三個人的選歌都極具傳唱度和時代感,新瓶裝舊酒,我們覺得會起到一個好的效果”。

春晚需要觀眾的強烈認同,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認同最好的方式之一。從平臺綜藝IP中精選出有台中馬桶不通代表性和符號性的素人兒童,透過他們展示京劇、民歌、剪紙、書法等傳統文化,對於合傢觀看的觀眾而言,容易激起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


除瞭提供娛樂和狂歡,導演組也期待這樣一臺節慶晚會能撒播更多溫情,當來到一年總結盤點的時刻,始終堅守在幕後的一些人不應該被遺忘,“觀眾會在舞美中出現,天宮二號的設計師,排球女將惠若琪,北鬥導航系統的設計師,大傢可能並不知道這些成就的具象所指,所以我們希望能借助這種形式,把他們植入到這場盛大儀式當中”。

在分眾化消費與傳播成為大勢的當下,“老少咸宜”的追求多少有些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總導演王希在采訪中也提到,即使是一傢人坐下來吃年夜飯,“也不可能每一道菜都是你喜歡的”,或許正因如此,江蘇衛視狗年春晚采取瞭內容至上的策略。靠節目質量吸附現有受眾,努力提高美譽度才是春晚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基礎。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77F7E88E885E5201
arrow
arrow

    ioc26eg84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