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7年經濟工作走筆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省保持定力、攻堅克難,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持續轉換。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部署要求,更好地服務吉林振興發展,進一步增強全省上下發展的信心、決心和幹勁,本報從今天起,開設“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高質量發展之路”專欄,全面展示我省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以及優化發展軟環境等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深入宣傳全省各地各部門將工作重心和著力點進一步聚焦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的有力措施,為推動吉林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蹄疾步穩,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省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經濟質量向好、結構趨優的態勢進一步顯現。

今年前三個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新興行業發展加速,醫藥健康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高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9%;過剩產能明顯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同比下降38.5%,鋼材產量同比下降16.5%,水泥產量同比下降5.3%,鐵合金產量同比下降25.7%;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比第二產業快2.2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9%……

振奮人心的數據背後,是我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走出瞭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供給側一端激發活力,強力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向質量和效益提升轉變

首鋼通鋼吉林焊管公司在供給側一端寫出一篇好文章!

今年前三季度,焊管公司承接客戶特殊端面、特殊要求訂單25個,品種規格數量32個,總量800噸。數量雖然不多,但細算一下,竟然比普通焊管當期平均售價高出1400元/噸。產量規模導向轉變為效益導向,企業從市場中找到瞭“四兩撥千斤”的奇招。

長春市經濟運行在今年前三季度走出“雙8”增長曲線——GDP實現4262.9億元,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37.5億元,增長8.2%。這一領跑東北地區的傲人曲線,已經不再僅僅依托一汽集團和中車長客,在長春,支撐經濟的產業和能夠提供高質量產品的企業越來越多。

通過供給側結構調整,長春經濟抗風險能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今年1至10月,長春市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9.9%,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5位;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3%,占比達到18.3%。

工業“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產業體系,確實是制約吉林振興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的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

今年我省圍繞汽車、軌道客車、衛星等產業,突出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和檢驗檢測等服務業,我省著力培育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主要是引導民營制造業企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擬選擇10戶民營企業開展制造業服務化試點,重點推進10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和42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傾力打造吉林服務品牌。

放眼當下,現代金融、信息、物流等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為經濟穩增長提供著強勁動能;“淘寶特色中國”吉林館上線,吉林“村淘”遍地開花,農產品“鏈”上大市台中通馬桶價錢場;全域旅遊的“種子”破土而出,“旅遊”遍地開花,不斷凸顯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這些精彩的亮點集結在一起,令我省服務業發展鼓點密集、節拍激越。

與此同時,我省還集中力量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集安至通化、吉林至荒崗、輝南至白山、長春至拉林河、長春機場至吉林等812條高速公路續建、新建項目有力推進;長春至白城、白城至鎮西、長春地鐵1號線、通遼至四平電氣化改造4個鐵路項目順利竣工;白城、松原機場通航台中清化糞池,“一主六輔”機場格局全面形成,長春龍嘉國際機場跨入千萬級機場行列、二期擴建工程進展順利……

調結構、促創新、補短板,我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瞭經濟規模與發展質量同步提升,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生機。

管理中追求高效,技術上追求質量,國企改革縱深推進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

今年9月,吉林森工、吉煤集團、吉林昊融等省台中化糞池清理屬國企立下瞭三年扭虧增盈“軍令狀”。

這紙軍令狀,是吉林省國企在經歷瞭轉型發展改革陣痛後的一次沖鋒號,更是吉林省國企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後的一次全面縱深攻堅。

扭虧增盈,怎麼扭,怎麼增?企業生存發展,歸根結底要靠質量說話。在我省,以提質增效為抓手獲得高質量發展的國企改革樣本一個個湧現。

在吉林石化公司,聚乙烯裝置終於從虧損“無底洞”變成瞭企業“印鈔機”,在去年為企業創效6億多元。經5年艱難攻關,吉林石化生產的“昆侖牌”高密度聚乙烯管材料如今已經占據國內近40%的市場份額,與進口產品價格持平,年產量從最初的幾萬噸增加到目前的27萬噸,創造瞭“零庫存、零投訴”的奇跡。

在中石油的16傢油氣田企業中,吉林油田的資源品位最差,剩餘資源以超低滲透、超低豐度、薄油層的致密油氣為主,儲采嚴重失衡,資源接替難……面對這樣的窘境和考驗,唯有創新才能找到出路。

今年,吉林油田第一口多通道異型連續油管束地面分段註水技術在新木采油廠試驗成功。通過現場測試,能夠實現地面四段分註,滿足油藏註水的需求。該項技術在國內采油系統是首例,而且在全球業界也是第一例。像這樣的技術創新在吉林油田不勝枚舉。而同為熱軋板帶鋼,厚規格與薄規格相差80-200元/噸不等。通鋼發揮產線優勢,加大薄規格攻關力度,薄規格比例創出歷史新紀錄,1.6毫米以下規格實現瞭批量生產。以今年1-11月份為例,薄規格產量大幅提升,與等量厚規格比較多創效約2796萬元。

國有企業是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今年以來,鳳凰涅槃、脫胎換骨的變化,在吉林國有企業改革舞臺上不斷上演,一批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競爭力強的國有企業,重新挺起瞭吉林經濟振興的脊梁。

一路向東,一路向南,沿邊開放與內陸開放並舉,大開放格局推台中抽化糞池動我省新一輪大發展

主動融入國傢“一帶一路”建設,堅持沿邊開放與內陸開放並舉,堅持向東與向南開放兩向並進,這是新時代我省對外開放的路線圖。

一路向東,捷報頻傳——

延邊陸海聯運航線不斷延伸,對外通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伴隨琿春-俄羅斯紮魯比諾-韓國釜山的陸海聯運航線開通,琿春-俄羅斯紮魯比諾-韓國束草航線延伸至日本舞鶴港,長春到琿春高鐵開通,一條由中國東北內陸腹地進入西太平洋的新通道已經貫通。

經濟大動脈作用不斷凸顯,今年前三季度,琿馬鐵路口岸累計完成進口貨物200萬噸,琿春-紮魯比諾-釜山航線運營111個航次,運輸標準集裝箱1739個。

一路向南,節節深入——

打造我省向南開放的新平臺、新窗口、新通道,通化市肩負起向南開放重任,抓住率先發展的難得機遇,大力推進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建設,推動與丹東港、大連港、營口港的深度融合與合作。

通化國際內陸港從2016年8月開工到12月通關運營,僅用134天。借助公路、鐵路,通化成為吉林距渤海最近的近海經濟區。通化港運營以來,已經與國內部分重點港口和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位於三大洋沿岸的幾十個國傢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截至目前,通化港報關走出去的貨物周轉量已經突破500萬噸,提前一個月實現今年的計劃目標。

今年10月13日,長春到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沿著1萬公裡長的西伯利亞鐵路,穿越烏拉爾山脈、貝加爾湖區,滿載“各軍營單位抽肥吉林制造”,班列駛向歐洲。

這標志著長春國際港正式投入運營。這是長春新區主動融入國傢“一帶一路”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長春國際港的正式開通,有力地推動瞭我省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把更多的“吉林制造”帶到歐洲、運向世界。

全面開放中,吉林省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回首2017,我省經濟體制改革蹄疾步穩推進,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我省成為全國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省份之一;民營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占全省經濟比重始終保持在50%以上,金融業增加值和存貸款餘額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3%、13.9%和15.7%;中東西“三大板塊”建設統籌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穩妥推進,城鄉互動、區域均衡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民生保障邁出新步伐,居民收入增長總體快於經濟增長,累計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41.6萬人,教育、醫療、社保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擁抱新時代,在高質量發展的新一輪振興之路上,吉林人民昂首挺胸,闊步前行。(記者趙廣欣)
77F7E88E885E5201
arrow
arrow

    ioc26eg84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