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轄26個鄉鎮(辦),673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130萬,總面積1461平方公裡,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境內山巒環抱,資源富集,山川秀美,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夏禹文化、中醫藥文化等著稱。近年來,禹州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2017年,禹州市成功創建國傢園林城和國傢衛生城市,為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建設“兩美”禹州打下良好基礎。

南投監視器安裝

美麗禹州



禹州

一、堅持規彰化監視器廠商劃引領,勾畫禹州城市綠色發展的藍圖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台中監視器攝影機美麗禹州,共享美好生活”的總體目標,按照“規劃先行、生態優先、民生至上”的原則,在全省縣級市率先完成城鄉總體規劃修編,並於2016年12月通過省政府批復,使城市建設有規可循、有規可依。圍繞生態禹州建設,按照城市綠地規劃與城鄉總體規劃相統籌、綠地系統與水系道路系統相統籌、現有綠地系統與未來計劃發展的園林綠地相統籌“三統籌”工作思路,高標準編制完成瞭《禹州市綠地系統(景觀)規劃(2016-2030)》和《禹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科學指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制定出臺《禹州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禹州市城市建設綠色圖章管理辦法》、《禹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切實提升城市綠化建設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根據《禹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禹州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禹州市按照建設“綠色”產業園理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編制完善瞭《綠色鑄造產業園項目入園標準及生產工藝評審辦法》,該產業園被列入河南省2017年A類重點建設項目。產業園規劃建設綜合服務中心,集中管理服務、展示中心、科技研發、產品檢測檢驗、商務洽談、職工宿舍、餐飲服務等於一體,產業園將按照最新的行業準入條件實施,使企業滿足綠色鑄造評價體系的要求,基本實現鑄造生產全過程綠色化,力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效益型和持續發展型的特色園區。園區全部建成後,面積5.3平方公裡,能容納50-80傢鑄造企業。同時,還開展綠色工廠申報,加快該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目前,共申報省綠色工廠4傢,分別是:華洋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靈威水泥有限公司和天瑞水泥有限公司。

二、堅持改善環境,著力提升綠色品牌

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路,研究制定《禹州市關於大力發展美麗經濟的實施意見》,大力加強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綠色品牌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步推進、雙贏發展。一是對存在問題進行查擺對照,逐項建立工作臺帳,提升“三邊三化”、“四區四化”、“三治一提”組合拳針對性。二是建立工作體系,用網格促提升。制發《禹州市農村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以鄉鎮為單位劃分大網格,以村莊為單位劃分小網格,明確工作責任,強調工作落實。三是突出工作重點,用模式促進強化。突出抓好鎮區、村莊兩個重點和生活垃圾、污水兩個問題,以開展鄉村清潔“百日攻堅”行動為抓手,落實農村垃圾“戶投放、村收集、鄉轉運、市處理”和“三全”(全填埋、全運走、全消化)模式,有效地解決垃圾出口問題。四是堅持長效機制,用督導促成效。落實執行工作例會機制、工作督導機制、檢查考評機制和投入保障機制,實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常態長效規范運作。全市建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先進村525個,占比79.9%;美麗鄉村209個,占比31.8%。通過加強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禹州更美瞭,也更靚瞭。目前,全市打造美麗鄉村農傢樂旅遊精品線路10條,創建省級生態村34個,36個村被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4個村進入國傢級傳統村落名錄,磨街鄉大澗村,淺井鎮扒村等10個村被評為河南省旅遊特色村,7傢金牌農傢樂入選國傢首批鄉村旅遊“千千萬萬”品牌名單。



禹州美麗鄉村



大鴻寨

“旅遊景區+風情小鎮+特色農莊”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是禹州市推行可持續農業發展的試驗區,著力打造一批“農民的傢園、市民的公園、遊客的樂園”美麗田園綜合體,泓碩農業於2015年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生態旅遊示范點稱號。同時,還將全市30個貧困村建設成美麗鄉村,最大限度為貧困村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支持、項目支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助力貧困村旅遊發展,將旅遊產業讓利於民,真正成為富民產業。目前,鳩山鎮張傢莊村、磨街鄉劉門村等26個貧困村已打造成為“美麗鄉村”的精品旅遊線路。



禹州鴻碩農業豐收的快樂



鴻碩農業

三、堅持突出內涵,彰顯城市地域特色生活

禹州市堅持以“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業興城、以文化城”的城市建設理念,在紮實開展園林綠化的基礎上,切實做好山水文章,深入挖掘文化資源,致力把禹州建設成文化厚重、幸福宜居的園林之城、生態之城和人文之城,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以“多水共治、林水一體、以水潤城、擁河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潁河生態長廊建設為帶動,深入研究解決水量、水質、水源等問題,確保城市主要河流水流不斷、四季常清。完善提升潁河生態長廊建設規劃,註入歷史文化元素,打造植物景觀組團,形成以城市休閑慢生活為主題的林水一體生態景觀。把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植入水系規劃建設中,有效解決城市水污染、雨水豐淡有效調劑等問題,通過面源、點源調蓄,變靜態的河湖水系為可流動的循環水系,形成水體生態駁岸、水域濕地系統、水系自然景觀,強化提升水道“吸水、蓄水、凈水、釋水、用水”的生態功能。全面實施潁河河道清淤截污工程,提升水系生態質量和飲水安全保障能力。做足做活水生態文章,連通融合提升城市水系,打造“五水五湖”美麗景觀:一是南水北調中線城區段12.8公裡花海生態林網;二是提升改造潁河(三壩)蓄水1500萬立方國傢水利風景區;三是護城河環老城生態長廊;四是白沙東幹渠水系連通帶,實施潁河與犢水河匯接處池塘式湖水工程及提灌至東幹渠蓄水工程,在東幹渠上推進犢水調蓄湖、森林植物園禹王湖擴展(禹州三郭村整體搬遷和倒流江兩側30米范圍內地上附屬物、構築物拆遷,實施三郭村及周邊地塊挖湖蓄水與原有植物園水系連通及湖中小島景觀工程)、高鐵站園林廣場蓄水湖建設;五是利用新龍煤礦輸幹排水輸送管網和中水廠中水循環回用幹線管網,打造小泥河串聯鈞玉湖人工生態濕地、夏禹湖生態水系。推動車行道、慢行系統、親水步道、停車場關聯融合,高標準打造旅遊碼頭、親水平臺、風雨廊橋和生活情趣雕塑,大力營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

台中監視器推薦

禹州遊園



禹州植物園



禹州植物園風光



禹州植物園俯瞰圖

“顯山”,體現城市的“大氣”。在城市規劃和園林綠化過程中,註重因地台中監視系統制宜,實施造山治山。“秀水”,體現城市的靈氣。按照“依水規劃、擁河而建”思路,以潁河為軸,佈局“一河兩岸”,實現“以水潤城”,著力打造潁河林水生態長廊、軒轅公園禹王湖等“五水五湖”美麗城市林水景觀。“彰文”,體現城市的“內涵”。註重對夏禹文化、鈞瓷文化、中醫藥文化、名人文化等城市文化內涵的挖掘,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質。



禹州夏禹公園一角



禹州潁河



禹州神垕古鎮

四、堅持造林綠化,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組建造林綠化指揮部和領導組等管理機構,逐級簽訂造林綠化目標責任書,將綠化任務納入各鄉鎮、各單位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體系。市委、市政府成立瞭禹州市綠化委員會,定期研究、部署、檢查綠化工作,使綠化委員會成為協調組織造林綠化的常設機構和實施機構。

廓道綠化成效重點突出。市政府高度重視許禹快速通道兩側綠化、禹神快速通道兩側綠化和南水北調兩側綠化,實行土地統一流轉,每年對流轉土地的農戶每畝補助1000元,連續補助5年,極大地提高瞭農戶的積極性。三條綠色長廊,近70公裡,已成為禹州林業生態建設的骨架。荒山造林突出。山區造林采取大戶承包,聯戶承包,公司造林,專業隊造林,義務植物,市直單位、企業、團體幫扶造林等多種形式,建成瞭“紀念林”“公益林”“體驗林”“青年林”等義務植樹基地,並結合礦區修復工作,綠化廢棄礦區70餘處,確保“栽得上、有人管、能成活”。山崗地區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基地。堅持統籌規劃類指導相結合,以西部山區和北部山區為線輻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區劃合理,佈局科學、相互銜接、特色鮮明的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體系和倉儲等基地設施。農田林網網格化控制已初步形成。目前,已達到97.3%,農田小氣候得到改善,自然災害發生面積逐年減少,糧食產量穩步提升,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禹州市區高標準綠化,實現“城在林中”美麗禹州。禹州市縣城(鎮)建成區總面積27143.1畝,綠化覆蓋面積11813.61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0.5%。在鄉鎮建成區綠化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堅持以路邊、河邊、山邊、村邊四邊植樹的原則,見縫插綠打造瞭一批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城市綠化率的提高,使全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品味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得到豐富。



禹州潁河沿岸的綠化

五、堅持以人為本,構築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

禹州市始終遵循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不斷構築良好的生態環境。

加快園林綠化建設步伐,形成瞭以公共綠地為重點,以生態廊道為脈絡、以小區綠化為依托、以街頭綠地為點綴,且有禹州特色的點、線、面、量相結合的園林綠化體系。突出“點”的開放,著力打造公共綠地空間。目前,城市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達到420.7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73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4.16%,應急避險場所實施率達到100%。在各個居民小區、公園遊園配備體育健身娛樂設施,不但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瞭充足的休閑娛樂空間,也從根本上提高瞭城市綠地空間的品位。註重“線”的流暢,著力編織廊道綠化網絡。城區道路總長140.64公裡,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道綠地達標率81.94%,林蔭路推廣率達到71.6%。城區共有11條道路被認定為省級綠化達標道路,潁河景觀帶被評為國傢級水利風景區。力求“面”的完整,著力營造綠色宜居傢園。全市新建、改建居民小區綠地達標率達到96.2%,6個單位被命名為省級“園林單位”,205個單位和民民小區被評為許昌市級“園林單位”“園林小區”。體現“量”的豐富,著力優化園林景觀佈局。全市各類常用園林植物品種已達200多種,實現瞭“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景觀效果。



禹州城市一角



孫壇航拍

廣泛宣傳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合理控制室內空調溫度,減少無效照明和電器設備待機能耗,提倡傢庭節約用電。倡導“135”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推行“1公裡內步行、3公裡內騎自行車、5公裡左右乘坐公共交通”。開展舊衣“零拋棄”活動,方便群眾閑置舊物交換。積極引導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消費,引導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高效傢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低碳產品。發揮公共機構表率作用,合理控制能源消費支出。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規模,鼓勵實行網絡化、低碳化辦公。

??? (此文章內容由參賽方提供)50C1D7AE9DE0F9D9
arrow
arrow

    ioc26eg84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